[大美秦岭网]

搜索

秦岭大熊猫的未来

2017-3-6 12:22| 发布者: dmqlw| 查看: 678| 评论: 0|原作者: 张江舟|来自: 陕西日报

摘要: “过去几十年里,很多动物学家和兽医们不断努力,使得饲养大熊猫的繁殖情况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得以在动物园里看见大熊猫,以及大熊猫可爱的幼崽。
秦岭一群国宝 ——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调查
秦岭大熊猫的未来

        陕西境内面积为4386平方公里,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水利风景区及3个省属林业局、16个林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19个乡镇。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

        2月20日,在对生态保护热点问题进行回应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程立峰表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将实行更严格保护,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据省林业厅工作人员介绍,根据野生大熊猫区域种群状况、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分为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和白水江片区。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将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境内面积为4386平方公里,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水利风景区及3个省属林业局、16个林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

        试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加强栖息地连通廊道建设,保护和复壮大熊猫野外种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设立高效精简的管理机构,健全权属明确的资源管理体制;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有序疏解园区居民,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与周边区域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构建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推行特许经营,有序扩大社会参与;开展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搭建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平台,建立科普宣教展示基地。

        国家公园将加强大熊猫栖息地连通廊道建设,将连通当前相互隔离的栖息地,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并在现有已建成工程建筑和交通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为大熊猫及其他动物留出通行通道。

        方案还针对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度和分布特征,将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了功能分区,共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科普游憩区和传统利用区。根据要求,国家将于2020年前结合试点进展情况,研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张江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