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岭网]

搜索

让秦岭讲述陕西故事 让世界感受陕西信心

2016-9-21 05:37| 发布者: dmqlw| 查看: 659| 评论: 0|原作者: 沙莎|来自: 陕西传媒网

摘要: 让秦岭讲述陕西故事 让世界感受陕西信心——2016环越秦岭大型采访考察活动10月走进汉中 “宣传报道好陕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为推动陕西走向世界、巩固向西开放前沿阵地提供舆论支 ...
秦岭讲述陕西故事  让世界感受陕西信心
——2016环越秦岭大型采访考察活动10月走进汉中

       “宣传报道好陕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为推动陕西走向世界、巩固向西开放前沿阵地提供舆论支持,为陕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9月20日,省委宣传部对本报策划发起的“2016环越秦岭大型采访考察活动”做出批示。活动下月将走进位于秦岭腹地的汉中市,拉开采访考察的大幕。

       作为陕西省“文化自信”系列宣传活动之一,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本次活动将邀请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陕西电视台、陕西传媒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和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组成采访考察团,深入西安、渭南、商洛、安康、汉中、宝鸡等地,围绕秦岭地区的林业、农业、生态、交通、水利、旅游、扶贫、医疗、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等题材,进行深度采访调研,挖掘陕西信心之源。

       秦岭故事值得世界侧耳听

       从学者眼中的“china”来源到中国南北方分水岭,从贯通南北的古栈道到高速公路高铁的贯通,南水北调的滋养京城到引汉济渭解渴关中,从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雄霸全球到富硒食品得天独厚,从开凿“漆渠”的传说到中草药独步天下,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到一个个汉传佛教祖庭……数千年来,秦岭以博大的胸怀,让中国历史显得丰沛生动,也滋润着陕西的大地苍生。

       让人忧心的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秦岭也受到了侵害,一些野生动植物锐减,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保护秦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成为陕西人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在保护的基础上,陕西人合理开发,让秦岭特色从大变强:以登山、漂流、古镇、康养为主的全域旅游;以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核桃、猕猴桃、有机茶、绞股蓝、黑米酒为主打的有机农产;以钼矿、黄金、鸡血石等为主的特色矿产……

       这些成绩,也让秦岭一次次惊艳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秦岭是中国的精神标识和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对于中国如此重要,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叙事舞台。让父亲山实至名归,让陕西努力成为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类活动的一个范本,我们的行动,要让世界侧耳听。

       多地域多学科合力塑造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首选汉中,是因为汉中在人、产业、生态方面做出的不俗成绩。作为汉族汉人的发祥地,汉中蕴藏着太多中国故事。近些年来,保护区之城汉中这块秦岭的“绿肺”,在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涵养、有机农业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为生态陕西、美丽陕西作出了贡献,也探索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汉中路径。

       其实,多年以来,西安、渭南、宝鸡、安康、商洛等地独具匠心的活动策划,不但扣合了习总书记对秦岭的定位,也让人们释放对秦岭善意的同时,也看到大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点滴努力。

       而对于更多与秦岭有关的厅局来说,这些年的努力,也让秦岭揭开面纱,成为老百姓活动的舞台。从封山育林到特色林产,林业部门不忘初心;从猕猴桃到魔芋,农业部门帮农助农;从古栈道勘察到文物遗存发掘保护,文物保护数年一日;从南水北调到引汉济渭,水利部门开山凿洞;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交通部门挑战难题材;从特色剧种到大剧力作,文化部门整理发掘……

       增强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让秦岭走向世界让秦岭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秦岭。。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中华龙脉,让秦岭享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美誉度,是陕西人的一个梦想。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让秦岭这个陕西故事的富矿得到开发,让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展示,让陕西文化自信得以加强,”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承诺。( 来源:陕西传媒网  记者 沙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