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岭网]

搜索

秦岭深处熊猫家园

2016-7-1 10:11| 发布者: dmqlw| 查看: 594| 评论: 0|原作者: 姜辰蓉、李华

摘要: 三官庙,这个名字鲜为人知,但在动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知名度高。 三官庙位于秦岭深处,属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家园。与国内其他山系的大熊猫种群相比,秦岭大熊猫是一个更古老和原 ...
       三官庙,这个名字鲜为人知,但在动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知名度高。

       三官庙位于秦岭深处,属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家园。与国内其他山系的大熊猫种群相比,秦岭大熊猫是一个更古老和原始的新亚种种群。据专家介绍,与四川熊猫相比,秦岭熊猫的外形更像“熊”。

       记者最近走入三官庙,探访秦岭野生大熊猫栖息的家园。保护站位于秦岭腹地,四面环山,一条石砌窄径从海拔2100米的凉风垭蜿蜒向下,抵达海拔1540米的三官庙。这条8公里的小路,车辆无法通行,只能步行或马行。

       这里的山势较为平缓,空谷中一阵阵鸟鸣,山涧溪流,清澈见底。从山顶向下,起初层林蔽日,能见到冷杉、栎树等树种。随着海拔下降,途中景致变换,出现一片片竹林。这里的秦岭箭竹和巴山木竹,是大熊猫喜爱的食物。

       在途中,向导指着路边坡上一处山洞说:“几年前,熊猫曾在这洞里栖息。若在5月,路上遇到大熊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那个时节,大熊猫在海拔低的地方觅食。而眼下它们逐渐往山上走。”

       三官庙一带,是大熊猫野外遇见率最高的地区。有时候,山路转个弯,就能和大熊猫“不期而遇”。

       “大熊猫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也不怎么怕人,很温顺。”向导说。

       50岁的向导是位大姐,名叫唐毕秀,家居三官庙保护站周围乡村。这些年为了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的村民顾全大局,迁往新的居住地,目前仅剩下几户村民。

       唐大姐说,部分村民现在几乎是保护站的“编外职工”,他们熟悉地形,常和工作人员一起巡山,给科研人员担任向导,或是协助马帮站运送物资,成为野生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力量。

       一路下至谷底,窄径尽头,就是三官庙保护站。四面青山环绕,两排半简朴的平房坐落其中,阳光洒落在院中的草坪上,树下马儿悠闲地吃草。初访者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圈内”著名的“三官庙保护站”。

       记者发现,站内的工作人员已外出巡护,只有何念军留守。

       “巡山分为两种,一是定期检测,每年4-9月,线路是固定的;二是平时巡护除了固定线路,还需要重点监控野生动物的死亡,查看有无乱采乱挖的现象。”何念军说。

       何念军告诉记者,日常巡护中,野外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队员们常常需要花费几天,才能往返一次较远的站点。“巡护是非常枯燥的工作,好多地方基本没有路径,加上地形不好,通常很难走下来。另外,林子里面还有虫蛇,需要非常小心!”

       作为2014年进保护站的新人,何念军期望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能像老一代科研工作者一样,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力争保护好大熊猫。”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当地63岁的村民何庆富说,三官庙村曾有50多户300多人,眼下已陆续迁出,剩30多人,保护站周围只剩下4户人家。
何庆富不习惯山外的生活,所以留了下来。“种点地,养些蜂,继续跟大熊猫作伴。”何庆富说,“大熊猫,当地人过去称作‘花熊’。这里的百姓从来不会伤害大熊猫,因为它既不伤人,也不祸害庄稼。”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建立保护站,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大家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由于“偶遇”熊猫太多,何庆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在他的记忆中,有一只十一二岁的大熊猫,因为时常遇见,所以见到了它也不跑。于是,他就拿扳竹笋给它吃。

       村民们一旦发现生病、受困的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就会主动向保护站报告。大熊猫有了“困难”,有的也会向村民求助。

       “2003年正月十五,晚上下了大雪,我半夜起来上厕所,感觉棚子里有东西。摸索着过去查看,原来是一只熊猫,它看上去没有力气,卧在角落里。”村民张兴安说,“我赶紧给它熬了一锅稀饭,放上白糖端了过去,它呼呼噜噜全吃光了。随后,我报告了保护站,经过工作人员的救治,这个大熊猫最终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归山林。”

       2015年发布的“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成果报告”显示,陕西秦岭地区野外生存大熊猫约345只,种群数量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增长26.4%;大熊猫种群总体状况稳定、富有活力,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0只。(来源:新华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