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岭网]

搜索
[大美秦岭网] 秦岭门户 秦岭文化 查看内容

走进秦岭腹地凤县 感受路易 艾黎工匠精神

2016-4-25 07:31| 发布者: dmqlw| 查看: 525| 评论: 0|原作者: 王若瑜 祝彦军|来自: 中国甘肃网

摘要: 陕西凤县路易·艾黎故居    “寻访路易艾黎文化考察团”从兰州出发,24日上午,考察团来到了陕西凤县。1938年,路易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学校。考察团参观了路易艾黎旧居,并和研究艾黎专家进行了交谈。  路易 ...


陕西凤县路易·艾黎故居
  
  “寻访路易艾黎文化考察团”从兰州出发,24日上午,考察团来到了陕西凤县。1938年,路易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学校。考察团参观了路易艾黎旧居,并和研究艾黎专家进行了交谈。

  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

  在解说员王林芳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参观了位于柏家坪下的路易·艾黎的旧居,这是艾黎在这里居住了四、五年。为了纪念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这两位国际友人的贡献,在凤县,有三条街分别以艾黎,何克,工合命名,艾黎路正对这柏家坪下的艾黎故居。通往艾黎故居的小路两边,建起了宣传墙,上面有很多资料文献。一边记录了工合运动,一边则展示了培黎学校。沿着这条小路走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艾黎故居,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这里曾是全县最高的地方。艾黎和何克就在这里俯瞰全县,为教育事业而努力。

  现在的艾黎故居还保留这那时的四间窑洞,最左边的那一间是何克和他收养的聂氏四兄弟的小屋,房间里的矮炕上还有一张已经发黑的炕桌。窗户旁边的墙上分别挂着何克和聂氏四兄弟的照片。

  1938年的双石铺只有200多口人,而今,双石铺已经发展成了两万人的大镇。原凤县文化馆馆员岳迪航说:“当时的双石铺很落后,没有电,商铺也很少,路易·艾黎来了以后,为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工业的概念。”

  在艾黎故居的四孔窑洞是艾黎来的时候亲手挖的,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在那个物资匮乏、冬天只能靠火盆取暖的年代,这无疑是最实用的住所。中间的两间相通的窑洞是艾黎的卧室和办公室。由于当时日本人的轰炸已经到了宝鸡,考虑到一边窑洞塌了,另一边还能让人逃走,艾黎打通了这条暗道。工作室最里面摆放着艾黎和何克的照片和画像,靠近窗户的墙上还有老照片。艾黎卧室旁边是厨房。在这个不到一人高的厨房里,现在还能看到那时的炊具,熏黑的窑洞顶还残留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凤县文广局副局长刘勇说:“路易·艾黎是抗战的组成部分,工合也是抗战力量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凤县不在前线,但是路易·艾黎让我们为抗日做了贡献。路易·艾黎组织工合运动,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感染着我们凤县人民,同时他创办学校也是为了凤县穷苦老百姓的孩子,这对我们凤县影响很大。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提出的“努力干,一起干”,让凤县人觉得他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影响巨大。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他在这里创工厂,创办工业种类全,让凤县很早就从农业接触现代工业。

  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昨天路易·艾黎的侄子莫里克·艾黎也来到了凤县,他是第一次到凤县,来这里了解了凤县的工合运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叔叔路易·艾黎。”

  兰州城市学院的石虹部长说:“作为艾黎的铁粉,我刚从新西兰艾黎的出生地回来,现在又到了他自己亲手建造的住所,感触很深,这两个地方都贯穿了他的精神、理念和信仰。一个外国人来到偏僻的西北小镇,为了中国的贫困学子学习而努力,一坚持就是六十年,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作为传承艾黎精神学校的老师,我更应该弘扬他的精神,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想,艾老若是知道应该会很欣慰吧。”

  兰州晨报记者王文远说:“我们要有工匠意识,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来研究路易·艾黎,和新西兰、英国等国家进行更广阔的合作,这也是对路易·艾黎的一种怀念。作为一名媒体人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路易·艾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视角吧艾黎介绍给更多的人,从更深的角度挖掘艾黎背后的事情。”

  寻访路易·艾黎故居 感受工匠精神

  下午两点,“寻访路易艾黎足迹”考察团来到了陕西凤县。1938年,路易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学校。在这里考察团参观了路易艾黎故居,并和研究艾黎专家进行了谈话。

  在解说员王林芳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参观了路易·艾黎的故居。路易艾黎故居坐落于柏家坪下,是艾黎在1938-1945年期间居住的地方。为了纪念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这两位国际友人的贡献,在凤县,有三条街分别以艾黎,何克,工合命名,艾黎路正对这柏家坪下的艾黎故居。通往艾黎故居的小路两边,建起了宣传墙,上面有很多资料文献。一边记录了工合运动,一边则展示了培黎学校。沿着这条小路走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艾黎故居,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这里曾是全县最高的地方。艾黎和何克就在这里俯瞰全县,为教育事业而努力。

  现在的艾黎故居还保留这那时的四间窑洞,最左边的那一间是何克和他收养的聂氏四兄弟的小屋,房间里的矮炕上还有一张已经发黑的炕桌。窗户旁边的墙上分别挂着何克和聂氏四兄弟的照片。

  1938年的双石铺只有200多口人,而今,双石铺已经发展成了两万人的大镇。原凤县文化馆馆员岳迪航说:“当时的双石铺很落后,没有电,商铺也很少,路易·艾黎来了以后,为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工业的概念。”
  


  路易·艾黎故居

  在艾黎故居的四孔窑洞是艾黎来的时候亲手挖的,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在那个物资匮乏、冬天只能靠火盆取暖的年代,这无疑是最实用的住所。中间的两间相通的窑洞是艾黎的卧室和办公室。由于当时日本人的轰炸已经到了宝鸡,考虑到一边窑洞塌了,另一边还能让人逃走,艾黎打通了这条暗道。工作室最里面摆放着艾黎和何克的照片和画像,靠近窗户的墙上还有老照片。艾黎卧室旁边是厨房。在这个不到一人高的厨房里,现在还能看到那时的炊具,熏黑的窑洞顶还残留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凤县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刘勇说:“路易艾黎是抗战的组成部分,工合也是抗战力量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凤县不在前线,但是路易·艾黎让我们为抗日做了贡献。路易·艾黎组织工合运动,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感染着我们凤县人民,同时他创办学校也是为了凤县穷苦老百姓的孩子,这对我们凤县影响很大。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提出的“努力干,一起干”,让凤县人觉得他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影响巨大。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他在这里创工厂,创办工业种类全,让凤县很早就从农业接触现代工业。

  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昨天路易·艾黎的侄子莫里克·艾黎也来到了凤县,他是第一次到凤县,来这里了解了凤县的工合运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叔叔路易·艾黎。”

  兰州城市学院的石虹部长说:“作为艾黎的铁粉,我刚从新西兰艾黎的出生地回来,现在又到了他自己亲手建造的住所,感触很深,这两个地方都贯穿了他的精神、理念和信仰。一个外国人来到偏僻的西北小镇,为了中国的贫困学子学习而努力,一坚持就是六十年,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作为传承艾黎精神学校的老师,我更应该弘扬他的精神,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想,艾老若是知道应该会很欣慰吧。”

  兰州晨报记者王文远说:“我们要有工匠意识,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来研究路易·艾黎,和新西兰、英国等国家进行更广阔的合作,这也是对路易·艾黎的一种怀念。作为一名媒体人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路易·艾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视角吧艾黎介绍给更多的人,从更深的角度挖掘艾黎背后的事情。”
  


  考察团与当地有关专家在双石铺小学举行座谈会

  走进双石铺小学 探索路易和何克的大爱精神

  4月24日下午五点,沿着艾黎路,跨过嘉陵江,考察团来到双石铺小学,寻找艾黎足迹。现在的双石铺小学共有18个班级860名师生,曾经的工合之歌和培黎学校校歌仍然在这个小学传唱。

  校长宋宝宏说:“1939年,我们学校和路易·艾黎建设的双石铺女子工合初小合并改名为双石铺工合小学,1942年,改名为双石铺培黎学校,乔治·何克是第一任校长。为了弘扬何克的大爱精神,我们小学以‘红色文化启心智,人间大爱润美德’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原文化馆工作人员岳迪航接受记者采访

  谈起路易·艾黎在双石铺建校的原因,原博物院工作人员岳迪航介绍说:“艾黎选择在双石铺办学校是有原因的。双石铺是陕甘川交界处的交通枢纽,也成为了军需和民用产品的集散地。当时军需、民用匮乏,艾黎就组织农民生产这些,也为农民创了收。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到延安支援抗战,国民党因为这个抓捕了很多学生,乔治·何克为此努力抗争营救学生。后来为了避免学校师生被国民党加害,就全体迁往山丹了。”

  在岳迪航的记忆里,艾黎和何克是很有爱心的老师。艾黎所住的窑洞只有一个是装了玻璃窗的,他的养子调皮打破了玻璃,艾黎的眼镜也被打破了,但他当时没有生气、也没有用暴力教训他的养子,事后只是很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何克收养了聂氏四兄弟,孩子小爱哭爱闹,何克就学马,让孩子们骑。“正是因为他们有大爱的精神,才获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岳迪航老人这样说。

  谈到艾黎的教育,岳迪航说:“艾黎和何克最早把教育职业化引了进来,从实际出发,不用国民党教材,人民客观需要啥,就教啥,和传统的教育不一样。”

  随后考察团和凤县研究艾黎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传承艾黎精神,凤县文广局副局长刘勇说:“我们是一群追寻艾黎精神的人聚在一起,有你们,我们不是孤独。”(来源:中国甘肃网  记者 王若瑜 祝彦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